【论文阅读】ALBERT: A lite BERT for self-supervised learning of language representations

Metadata

authors:: Zhenzhong Lan, Mingda Chen, Sebastian Goodman, Kevin Gimpel, Piyush Sharma, Radu Soricut
container::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
year:: 2019
DOI::
rating:: ⭐⭐⭐⭐
share:: false
comment:: 针对BERT模型进行简化之后的ALBERT


前言

在 BERT 提出之后,各种大体量的预训练模型层出不穷,在他们效果不断优化的同时,带来的是巨大的参数量和漫长的训练时间。当然对于这个问题,也有大量的研究。ALBERT是谷歌在 BERT 基础上设计的一个精简模型,主要为了解决 BERT 参数过大、训练过慢的问题。

Overview

整体模型的架构还是与 BERT 相同,使用 Transformer encoder 和 GELU 激活函数,与 BERT 相比 ALBERT 主要做了如下三点改变:

A Lite BERT (ALBERT)使用了两种减少参数的方法来降低模型大小和提高训练速度:

  • Factorized embedding parameterization:Embedding 分解
  • Cross-layer parameter sharing:参数共享

除此之外,论文将 BERT 中的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(NSP)问题修改为Sentence-order Prediction (SOP),并引入了一个新的损失函数:

  • Inter-sentence coherence loss

但是 ALBERT 的层数并未减少,因此推理时间(Inference Time)还是没有得到改进。不过参数减少的确使得训练变快。

模型架构

Factorized embedding parameterization

论文发现,在 BERT 以及后续提出的 XLNet 和 RoBERTa 这些预训练模型中,都将EE(embedding size)和HH(hidden size)绑定,例如EHE\equiv H。然而在实际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VV(vocabulary size)都是一个较大的值,如果EHE \equiv H那么当HH增大时,EE也需要增大,这也将导致最终的参数量O(V×H)O(V \times H)变得非常大。因此作者在 ALBERT 中将EEHH进行了解绑。

具体来说,论文将 Embedding 的参数分解为两个较小的矩阵,即先将 one-hot 投影到大小为EE的低维嵌入空间,再将其投影到隐藏空间。通过这样的操作之后,EE永远不会改变,如果HH增大,也只需要进行一个简单的变换即可。参数规模从O(V×H)O(V \times H)减少到O(V×E+E×H)O(V \times E + E \times H),可以显著减少参数量,在HEH \gg E时尤其明显。

举个例子:V=30000,H=512,E=128V=30000,H=512,E=128

V×H=30000×512=15360000V \times H = 30000 \times 512 = 15360000

V×E+E×H=30000×128+128×512=3905536V \times E + E \times H = 30000 \times 128 + 128 \times 512 = 3905536

从实验数据来看,与同等级的 BERT 模型相比,ALBERT 确实更为轻量,在保证一定准确度的同时,训练速度大大提高。

Cross-layer parameter sharing

在传统 Transformer 中,每一层的参数都是相互独立的,这也意味着随着模型层数的加深,参数量也会明显上升。作者尝试将所有的参数进行共享,这使得多层的 Attention 实际上变成了一层 Attention 的叠加。

作者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,共享 Feed Forward 层参数会对精度带来较大的影响,而共享 Attention 层参数的影响则较小。

另外一方面,作者通过比较每一层输入和输出的欧式距离和余弦距离发现,参数共享对模型的稳定性有一定帮助:

Inter-sentence coherence loss

在 BERT 中,作者引入了一个二分类问题,预测下一个句子,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(NSP)。但是在 XLNet 和 RoBERTa 论文中均阐明了 NSP 的无效性,认为其对下游的任务并不可靠。作者任务 NSP 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难度。

原本 NSP 是来预测一个句子是不是另一个句子的下一个句子。这个任务的问题出在训练数据上面,正例就是用的一个文档里面连续的两句话,但是负例使用的是不同文档里面的两句话。这就导致这个任务包含了主题预测在里面,而主题预测又要比两句话连续性的预测简单太多。

NSP 的本质是_topic prediction_和_coherence prediction_,相对来说 topic prediction 更加容易学习,而且也与使用 MLM 损失学习到的内容有更多的重叠。

针对这个问题,ALBERT 提出了另一个任务 Sentence-order Prediction (SOP)。在 SOP 中,正样本与 NSP 中相同,负样本交换两句话的顺序

1
2
3
4
5
6
7
8
9
Positive example
Input = [CLS] the man went to [MASK] store [SEP]
he bought a gallon [MASK] milk [SEP]
Label = IsNext

Negative example
Input = [CLS]he bought a gallon [MASK] milk [SEP]
the man went to [MASK] store [SEP]
Label = NotNext

总结

总体来说,ALBERT 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到了模型参数,加快了训练,虽然对于推理时间并没有改进,虽然 xxlarge 版本的参数还是非常大。

参考资料